特首林鄭將於十月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近期不斷地向社會各界呼籲,希望各界對其施政報告提供意見和建議,以便充實有關內容,更好地為特區未來的施政作出堅實基礎。
對社會各界和論者來說,特首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似乎有別於首份施政報告。以特首五年一任來說,首份施政報告的有關內容和實施,可在其任內期間作出實施及完成與否,大家都能有目共睹。然最後的一份施政報告的發表,與其任內的時間只有半年左右,無論撰寫得如何都難說兌現和實施。惟有看繼任者。故社會各界和論者對各屆特首最後一份施政報告都不比首份施政報告顯得重視及寄予特別期待。值得關注的是,明年屆滿的特首林鄭,會不會繼續競選連任,會不會得到中央祝福?那就另當別論了。假若兩者都有可能,那麼林鄭這份「最後」施政報告就顯得關注和重視了。並寄予深切的期望和期待。
經歷2019及2020年暴疫之後,在2020年6月國安法在港實施以後,社會回復平穩,經濟逐漸復甦。當下社會的焦點就落在香港基層市民的住屋問題和難題方面。據政府部門房處公布最新資料,共有二十多三十萬家庭人士輪候公屋,需要輪候六年以上才有機會「上樓」。這二十多三十萬輪候公屋人士,他們住在地方細租金貴的劏房、籠屋及私樓夾窄房間,面對租金昂貴而收入低微的困境下生活,生活質素每況愈下。不解決數以十萬計基層市民的住屋問題,無疑就是社會的一個「火藥庫」,隨時引爆。過去數十年歷史所見,社會動亂都是與勞苦大眾的住屋困難有關。尤其在就業不足及失業率嚴重的環境下,沒有住上公屋的基層市民家庭人士就如「上窮迫落下黃泉」之感。沒有收入又要應付高昂的租金,情何以堪。由是之故,在解決「暴疫」之後,解決基層市民的住屋問題就是最迫切最重要的社會首要大問題。也是輪候多年仍未「上樓」人士期望政府和特首林鄭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下決心盡快解決的訴求。
特首林鄭早前就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及中央領導人先後發聲關注香港基層市民的住屋難題,作出了回應,用了一句打仗的口語說:覓地建屋要寸土必爭。可謂擲地有聲,成為一時的經典。其實,香港不是沒有土地,尤其是在新界。問題是如何覓地,有沒有決心和落實。有社會人士建議政府成立一個覓地建屋的部門,專門去新界各地鄉村、山邊郊野、空地、濕地、綜地等進行巡視「考察」。肯定發現數之不盡的土地可用來發展建屋。除了覓地之外,當然政府也要賦予這個「覓地建屋」專門部門有關徵購鄉村祖地及私人農地菜地的賠償問題的權力和職責。或者在一些徵收土地的有關政策條例上作出必要的修改。也要借鏡回歸前的港英政府徵收用地的相關條例。總之,看到有大片空地溫地草地,就去想辨法去接觸。這才是特首林鄭所說的「寸土必爭」的表現。
覓得幾多就幾多,大有大的建築,小有小的價值。倒如新界上水區火車站的—個「寶石湖邨」年初才落成入伙,全條邨只有三座,看來是香港九龍新界所有公共屋邨最少座的一條屋邨,跟所見的屋邨最少都有七八座以上罕見不同。它的不同和價值就是:公共屋邨不一定是建多少座,而是有多少空地就建多少。不一定要徵收大片空地才去建屋。循著這個思維和模式,或許出現更多的小型公共屋邨;容納更多有迫切需要的輪候人士上樓。有效解決香港長期住屋問題,尤其是公共屋邨需求問題。
告別劏房籠屋,不但是中央領導人對特區政府和特首施政和期望,同樣更是香港基層市民及十數萬萬住在劏房籠屋市民對特首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的最關切的期待。